記者駱萱 / 台中採訪報導
學校被視為兒童的第二個家,但偏鄉小學資源匱乏,無法與都市享有同樣資源,在表演藝術方面的支持更是不足。志願服務者簡稱「志工」,無私奉獻、沒有報酬,因此單位能招募到的志工少之又少。不過「社團法人臺中市義愛文化培育協會」積極招募青年和社會志工,並於十月底至南投埔里育英國小演出戲劇,將劇場「搬」進教室,希望藉由投身偏鄉志工的愛,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看戲,啟發他們想像力。
宜恩與珈彤皆是本次偏鄉巡演志工的一員。他們都抱持著一個想嘗試不一樣的心情,希望自己可以好好的體驗,完全不一樣的環境。他們也認同義愛文化培育協會的理念,希望偏鄉小學的孩子,能享受表演藝術,不受地區的限制。在實習期的大學生宜恩,不畏忙碌,仍參與義愛文化培育協會協助舉辦的「愛永敢偏鄉戲劇巡演計畫」,並擔任行政組副組長;原本是舞蹈班的珈彤,有一些劇場方面的經驗,而她認為劇團可以學到跟舞蹈不一樣的表演方式。
早晨七點,伴隨微濕的天氣,依舊澆不熄這些偏鄉志工們的熱情。他們隨著義愛文化培育協會,以及秋野芒文創協會和戲鸚鵡劇團,來到南投縣埔里的育英國小演出戲劇。這些偏鄉志工穿著全黑的團服,成為「小黑人」,在出發前不斷地搬運所需的演出大型道具,從八樓狹小的教室中搬出、再移動到一樓、最後放進遊覽車準備出發,來來回回,卻沒有任何人喊累,團進團出,這是他們的精神所在。
實際到演出現場,是一間沒有桌椅的會議室,幾台舊型冷氣、懸掛的電風扇、微弱的黃色燈光,這就是平常孩子們上課的環境。這些志工們爬上階梯的最高點,將一塊一塊的黑布貼在牆壁上、窗戶上,想營造劇場的神祕感,也希望將劇場「搬」到教室,他們將這樣的流程稱為「包黑」。義愛文化培育協會指出,每一場的表演都如同第一次,志工們第一次見到觀眾,觀眾也是第一次來看表演,並抱著期待的心情來到特別布置的「劇場」,因此他們特別重視每一場的演出,團隊規模不大卻不馬虎。
偏鄉志工拿著黑布及膠帶準備進行「包黑」,營造劇場環境。 駱萱/攝
從偏鄉國小畢業的宜恩對此特別有感觸,認為志工不僅為偏鄉孩子們帶來新體驗,同時也豐富志工自己的生活。她回憶起自己的童年,指出偏鄉的資源匱乏,而當時的年紀沒有辦法體會到這些事情,更無法想像會有一群大哥哥大姐姐來到學校,演出戲劇給他們欣賞。因此,她決定回饋社區,成為一名偏鄉志工,擔任戲鸚鵡行政組副組長,為偏鄉孩子們規劃戲劇演出。身為大學生的宜恩,積極投入偏鄉志工服務,這樣的轉變讓她深刻感受到志工的價值。她認為這不僅是一種單向的服務,更是一種雙向的互動。志工們第一次來到這間偏鄉學校,孩子也是第一次來到教室「看戲」,對雙方而言,都是一種新奇的體驗。當地國小校長在致詞時都不禁感嘆:「你們有沒有看到這間教室特別的不一樣?」讓宜恩從中感到滿滿的成就感。
偏鄉巡演志工花上八個月的時間,經歷十場劇場課程培訓、數月的製作期、排練期。志願者們懷著愛心,為孩子演出,讓「愛」傳遞出去,讓「永敢」成為孩子的根。沒當過長期志工的珈彤,是一位青年學子,她長期關注表演訊息,而得知「愛永敢偏鄉戲劇巡演計畫」,今年擔任燈光設計一職,笑說是意外學到的。舞蹈班出身的她,除了燈光設計,其他的器材都有接觸過,因此想要挑戰自我,嘗試不同的工作。除此之外,她在今年的演出也有參與舞蹈設計,為戲劇演出多了一抹繽紛的色彩。
擔任燈光設計的珈彤,在演出前熟悉設備操作。 駱萱/攝
燈光是戲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能實際操作到設備的機會,僅有正式演出及總彩排,而平常設計的時候則要靠想像力,她靠著模擬軟體,預測要放的燈光數量、顏色配搭。擔任偏鄉志工期間,珈彤獲得戲鸚鵡劇團的專業支持,鼎綸燈光音響整合工程燈光老師更是給予了重要幫助,從零基礎到前期排演,做了許多調整,而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,現在逐漸上手,期待未來兩場在其他國小的演出。
加入偏鄉巡演志工團隊之前,珈彤是一位餐廳的工讀生,工作環境的緣故,心理狀態較為低落,但參與偏鄉志工,與團隊、偏鄉學童互動,並透過團隊的相互支持後,她的生活因而轉變,不但變得更自在,也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。她提到巡迴演出時,在旁靜靜地注視小朋友,興奮地與演員互動的樣子,自己也不禁紅了眼眶,原來,這就是偏鄉孩童純真的笑顏。
宜恩和珈彤不僅體驗到不一樣的劇場環境,將劇場「搬」進教室,他們也跟隨團隊的腳步,為偏鄉孩子帶來精彩的戲劇演出。透過參與偏鄉志工,從團隊合作中收穫個人價值,找到人生方向,同時也在舞台上照亮的孩子們的未來。
義愛文化培育協會,與秋野芒文創協會和戲鸚鵡劇團合作的「愛永敢偏鄉巡演計畫」,第三場於南投縣埔里育英國小演出,順利畫下句點。 (圖片提供:義愛文化培育協會)
popo公民新聞: 【志工走進偏鄉 劇場搬進教室】 https://www.peopo.org/news/666569